传统的铸铁井盖被盗窃现象猖獗,随着新材料新工艺推动生产技术的进步,新模式下的创新产品成本低廉、更具市场适应性,因此复合材料井盖的应运而生。这款井盖在满足其承载能力及其各方面性能要求之外,还拥有最有存在价值的防盗性能。
但是,新型的复合材料井盖投放市场,行人走得并不是都踏实。频繁曝出的井盖“惹事”伤人事件令复合材料井盖质量疑云密布,公众疑惑情理之中。新型井盖应用、公众情绪不安似乎成了硬币的两面,如若管理者不拿出扎实举措、给出合理解释,破碎的井盖势将碾压脆弱的民意。对此,复合材料井盖存在的问题需要尽快解决。
首先,要避免规定打架误伤公众。根据规定,复合井盖“按承重能力分为不同级别,可适用于绿地、自行车道、机动车道等。”然而北京则要求只能在人行道或绿化带中使用。如此规定不免令公众遐想:北京相关部门是否对复合井盖质量仍存疑?往好处想,如果是为道路公共安全考虑,暂不考虑在机动车道安装复合材料井盖,管理部门也必须给出说明。
其次,复合井盖生产质量管理必须严格,偷工减料必须查处问责。按照业内人士的说法,“少数厂家在生产中偷工减料,与传统球墨铸铁井盖相比,复合材料井盖的缺斤短两不易被发现。”生产过程成“暗房”,井盖里藏秘密,质量难监管。破损腐蚀、凸起凹陷,这样的井盖流入市场、走上马路,无异于“马路杀手”,贻害无穷。生产厂家必须严格执行产品生产流程和规范,经过严苛的质量检验,否则新产品也会沦为老产品,迟早被市场淘汰。而质量监管部门更要拿出决心,大小厂家一视同仁,质量标准一条线,规范检查程序。
最后,因超负荷等外部原因出现的井盖破损必需向公众说明,否则公众蒙在鼓里,真相同样被蒙在鼓里。需要管理者同步跟进的是,井盖安装管理不容小视,一个萝卜一个坑,绿化带上的井盖装到人行道,“鸠占鹊巢”的后果是伤害。强化日常流动管理,及时更换破损残次井盖应成为管理部门的常态,出现问题、正视问题、解决问题,才是政府的高姿态。
为避免不合格的复合井盖被随意使用,而合格的复合材料井盖却被质疑,那么就必须从井盖生产规范、质量标准、施工程序,到安全管理、立法保护这一系列要求严格执行,合格的复合井盖是旧式铸铁、水泥井盖的理想替代品,因此,复合井盖的地位也需要得到人们的正视,避免以偏概全。